當保險公司自己也躲不掉風險,我們購買的保險究竟還有沒有用?成為每個人心中最大的問號。
要如何面對金融風暴下的保險問題,專家一次幫你解答。
只要有正確的觀念與態度,善用保險工具,你也可以在風暴中安身立命......
保險還保險嗎 ?
Q1.我是南山的保戶,現在該怎麼辦?
A:AIG傳出財務危機後,南山人壽隔天就有保戶要求質押保單,甚至是退保的聲音。
雖然在美國政府宣布接管AIG、南山也動員業務員全力安撫保戶後,這股風潮已漸漸散去,可是保戶心裡仍然有些陰影:我現在該怎麼辦?
究其原因,因為南山人壽屬於AIG旗下的子公司,才會讓人擔心AIG的財務問題會拖累南山的財務狀況;但不論是南山人壽,或其他外國保險公司在台灣的子公司,直接受牽連的可能性其實少之又少。在南山人壽的保單上,保險人一欄均為南山人壽而非美國的AIG,代表這些保險責任的承擔人是南山人壽。
身為AIG的子公司,南山人壽在法律上是獨立存在的個體,財務、業務與AIG母公司有所切割。
AIG雖持有南山人壽大多數股份(超過九○%),是南山人壽的大股東,但除了南山人壽每年盈餘應該繳回AIG母公司之外,基本上不會影響南山人壽的日常營運;相反地,由於AIG具有大股東身分,AIG與南山人壽之間的任何往來均屬於關係人交易,反而會被嚴格審查。
換句話說,只要南山人壽遵循法律維持正常營運,保戶其實不必過度擔心。
Q2.保險公司出事,我應該趕快解約找新的保險公司嗎?
A:當保險公司傳出財務危機,保戶第一個念頭就是:「我之前繳的保費還拿不拿得回來?」擔心保險公司無法繼續經營,保費投入將血本無歸,進而選擇提早解約。
然而,任意將保險解約後,就算能取回部分金錢,也未必是保戶的優先選項。
保險與一般投資的不同在於,投資的價值來自獲利,但保險的價值卻是最基本的人身保障。
一般人都可以承擔一定程度的投資失利,卻不能承擔失去保險後因自身意外而使家人受到的損害。
另一方面,即使保險公司的營運發生問題,主管機關也有層層的監管與防護辦法來維護保戶權益,保戶血本無歸的可能性其實不高。(保險公司破產相關問題請見Q5)
如果是剛開始繳保費的年輕人,也許發生意外的機率較低,可以考慮提早解約;但即使如此,也得考量市面上是否還有適合的保險商品可以購買。
而且,保險公司都是以二十年以上的長期時間做資金規畫,在初期貿然解約,不但會喪失保障,能取回來的資金也不多。
因此,不論從哪一個角度來看,貿然解約都不是明智的決定。
Q3.我不想解約,怎麼維護我的權益?
A:如果不想承受因解約造成的保障消失,但保險公司的營運狀況又混沌不明,在短期內還是有折衷的方法,一方面能維持保障,也能夠減輕高額保費的壓力。
質借:拿著保單向保險公司抵押貸款,也就是所謂的質借,是最多人選擇的方法。
因為保單都有一定現金價值,只要符合保險公司的規定,保戶就可以拿著正常繳交保費的保單,向保險公司要求貸款來取得現金,以免保險公司倒閉後得不償失。
然而質借的期限並不長,在質借期間內保戶得持續支付利息,借款比例更是由保險公司決定;這些因素保戶在質借前都必須考量周全。
此外,質借制度的目的是讓保戶有短期資金融通的管道,如果同時間內保戶要求質借的比例太高,反而增加保險公司的現金壓力,更增加社會大眾的恐慌。
展期:質借以外的另一個選擇是展期。也是不用繼續繳保費,保戶可以要求保險公司就已經繳交的保費,以維持既有的保障為前提來計算可以保障的期間。
例如,某甲的保險契約有二十年的年限以及一千萬元的保額,當他決定停繳保費時,保費僅繳交至四分之一並要求展期時,某甲這份保險契約事故發生時的理賠金額仍保持一千萬元,但保障期間會縮短。保障期間可以參見保單附表的展延期間。
繳清:與展期相對的概念是減額繳清。同樣是不繼續繳保費,保戶可以要求保險公司在維持既有的保障期間之下,減少應有的保障金額。
以前述的案例來看,如果某甲要求的是繳清,則這份保險契約的年限仍然是二十年,但發生事故時能獲得的理賠金額會減少。減少後的保障金額也可以在保單附表中查到。
以這三種方式相比較,質借可以讓保戶直接拿到現金,歸還款項後也能恢復既有的保障,對保戶最為務實,但也要考量額外付出利息的成本。
此外,不論是展期或繳清,目的是讓已經繳不出保費的人也能獲得一部分的保障,而保戶日後也不能要求回復既有保障。
至於是要選擇犧牲部分保障年限的展期或犧牲部分理賠金的繳清,保戶就得根據自身的狀況再做決定了。
Q4.如果我的保險公司發生經營困難,錢還拿得回來嗎?
A:現行的《保險法》規定,保險業者須從保費收入中提撥千分之一繳納給保險業安定基金。這筆基金有超過百億元規模,功能就是在保險公司發生營運危機時確保保戶權益。
一般而言,保險公司危機的嚴重性,可以從較輕微的財務周轉,一直發展到最惡劣的破產倒閉,而保險業安定基金在不同嚴重程度,也能發揮不同的功能:
財務周轉不順利:倘若保險公司發生資金周轉上的困難,安定基金可以用貸款的方式協助保險公司進行資金融通,度過難關。
尋求購併:如果資金融通仍然無法解決問題,代表背後有更大的結構性缺失。若經營階層無法自行解決,安定基金就會協助尋找其他公司來接手。
資產拍賣:如果找不到願意接手的業者,安定基金會協助拍賣資產,並出資把資產與負債拉到相等,以增加其他保險公司接手的誘因。
破產重整:倘若資產標售後仍然沒有保險公司願意承接,安定基金接管後也無法挽救頹勢,就進行最後的破產重整。重整期間,倘若出現死亡理賠請求,視狀況保戶最高可得到三百萬元新台幣的理賠金,或是原保額的九○%。
另一方面,每家保險公司平時都必須提列相當的責任準備金,以支應未來可能的理賠需求。
值得注意的是,責任準備金並不是一筆放在特定帳戶裡的錢,保險公司提列的責任準備金屬於財務報表裡的負債科目,代表保險公司對日後的保險理賠預先做的準備。
責任準備金提列得越多,代表這家公司為可能發生的理賠作更充足的準備;提列了準備金之後,萬一公司倒閉,保戶才能優先取得理賠金。只不過準備金並不保證保戶一定能獲得理賠,如果保險公司投資失利,導致營運發生危機,一樣會有發不出理賠金的狀況。
因此,當保險公司傳出經營困難時,保戶可以主動聯絡保險業務員,取得第一手的資訊,再研判是否要進行保單質借或其他動作。
另一方面,平時也要注意保險公司的準備金水位以及資產品質;如果等到保險公司真的破產倒閉了才求償,權益早已大幅縮水。
Q5.美國政府接管了AIG,南山就沒事了嗎?
A:自從九月中旬傳出AIG岌岌可危的消息後,各方就開始預測這家全球最大保險公司的危機該如何收場。當時不少人就預測,AIG的資產超過一兆美元,不容易找到買家,最有可能的結果,還是由美國政府接手。
不出眾人所料,周三就傳出美國聯準會提供八五○億美元的貸款給AIG,協助其度過眼前的難關;但也取得八○%股權,同時指派一位新的管理者到AIG。到目前為止,美國政府已成為AIG的實質經營者,有了聯準會背書,包括南山人壽在內的各國子公司,也終於鬆一口氣。
然而問題依舊存在。
其中最關鍵的,就是聯準會提供的是貸款而非入股,這也意味著聯準會並不打算長期經營;而在AIG認列大幅虧損後,投資人早已對這家公司失去信心。
分析師均認為,AIG最好的出路,就是把旗下各個事業分割出售,尤其是壽險部門一向十分穩健,不愁沒有人想要接手。這對南山人壽也是好消息。雖然AIG的問題暫時獲得紓解,但若能早點找到新買家,保戶與員工的心情也可以更加篤定。
此外,在台灣超過四十年歷史的南山人壽,各項業務數字在同業中一直表現不弱,即使美國母公司處於被接管,保戶權益仍暫時堪稱穩定。
Q6.萬一南山被賣掉,保戶權益會不會受影響?
A:翻開台灣的保險業發展史,保險公司之間的購併案例,其實並不少見。
如安泰人壽與喬治亞人壽合併成ING安泰人壽、遠雄人壽購併蘇黎世人壽、中國人壽購併瑞泰人壽台灣分公司等。其中包括兩家外商壽險公司平行合併、本土公司購併外商的子公司或分公司等各種狀況,至今都營運良好,顯示台灣的壽險公司與主管機關對於購併已相當習慣。
如果AIG最後決定售出壽險部門,不論最後接手南山人壽的是誰,都必須概括承受南山人壽所有的資產與負債內容——當然也包括南山對保戶的契約。
若是從過去的紀錄來看,主管機關在審核壽險公司的合併案時,最關切的就是保戶的權益是否會受影響。
尤其,南山人壽是台灣前三大的壽險公司之一,保戶人數與資產規模都在同業中居於領先地位,主管機關自然會更加謹慎。
最後,如果有保戶不願意成為新公司的客戶,他也可以依照契約上的規定,向新公司取得保單全部的現金價值,而且新公司也不得向原保戶收取任何費用。
Q7.我有境外保單,AIG風暴後,不知國外保險公司狀況,怎麼辦?
A:台灣有許多人為了理財需求,到香港或新加坡等地購買保險,回國後反而發生求償無門的情形。這種問題該如何解決?
在現行法令中,所謂的境外保單,並不在於金管會核准銷售的保險商品之內,所以法律效力也不及於這些商品。另一方面,消費者是向他國的保險公司購買,即使這家公司在台灣有分公司或子公司,也因為契約上的保險人不同,而無法在台灣要求服務。
更嚴重的是,萬一發生問題,主管機關因為沒有管轄權而無法介入處理;而境外保單也因為沒有金管會許可的字號,不可能加入保險業安定基金的機制,保戶幾乎是求助無門。惟一的管道,除了找當初銷售的保險經紀人以外,就只得自己飛到海外求償了。
也因此,包括金管會以及壽險公會都一再勸告消費者,不要購買來路不明的境外保單,以免花了一大筆錢還買不到保障。除非是在外國長期生活,需要當地的保險服務,否則境外保單能發揮的價值其實很有限。
已購買境外保單的保戶,得透過經紀人或自行上網蒐集資料,一方面了解國外保險公司體質,同時也要熟悉購買後的理賠與求償流程,才能把風險降至最低。
Q8.連AIG都出事,其他公司也會有問題嗎?我該怎麼選保險公司?
A:嚴格說起來,每家公司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必須承擔的營運風險,但是只要能清楚辨認下列衡量風險的指標,自然就能找到穩健經營的保險公司。
一、經營績效:每年是否有穩定獲利?資產總值是否大於負債?主要股東的持股比率是高還是低?保險公司也許沒有高成長,但只要營運穩健,就值得考慮。
二、風險資本適足率:RBC(risk-based capital ratio)衡量的是保險公司自有資本與風險資本的比率,可以反映一家保險公司的資本與風險配合程度。
去年開始,保險局要求各家公司每半年在公開資訊裡公布RBC,但RBC只是主管機關的監理指標,可以做為參考,不一定與保險公司經營績效成正比。
三、申訴案件與業務員品質:除了財務指標,保險公司的業務員素質與被保戶申訴的狀況,也是評估保險公司信譽的重要參考。
保險契約會發生糾紛,多半是因為業務員在銷售時只顧著要說服消費者,沒有把商品內容解釋清楚,讓保戶買到不對的產品。因此,在跟業務員洽談時,要同時觀察他的態度是否平實,對於商品的了解是否透徹,也要了解該公司曾經接收的申訴案件。
Q9.在這次風暴以後,我的保險配置需要調整嗎?
A:分散保單:為了避免一家保險公司出問題後血本無歸,購買保險時不要集中購買某一家的產品,而是把需要的保險分散在不同公司購買。這樣一來,即使有一家保險公司發生問題,還是有其他的保險足以支應,也才能真正放心。
以保障為先:經過一連串風暴之後,投資人開始認清,保險終究不是投資,不能與其他投資商品同等看待;在險種配置上,還是得先透過壽險或醫療險來補足自己的生命保障問題。
至於如果要做投資型保險,也一定要弄清楚投資標的,只買自己看得懂的商品,也可以利用年金保險、分紅保單預作退休規畫。
平心而論,一般人永遠都有保障的需求,過去大家是把風險託付給保險公司處理,但是當保險公司自己也可能發生問題時,保戶更得在保障上多花心思;除了把保單分散,向不同公司購買,更要用正確的態度來面對保險商品。
只要能對保險有清楚的認識,資產配置就會更有效率,購買的保險也才能發揮最大價值。
投資型保單怎麼辦 ?
Q10.我買的投資型保單有連結到雷曼兄弟的股票,錢還拿得回來嗎?
A:雷曼兄弟聲請破產重整後,投資人最關心的就是由雷曼兄弟擔保或發行的連動債,是否還有回本的可能。
不幸中的大幸是,台灣目前核准銷售的投資型保險之中,並沒有連結到五大券商(高盛、美林、雷曼兄弟、摩根士丹利、貝爾斯登)所擔保或發行的衍生性金融商品。
縱使透過其他管道購買相關連動債的人不在少數,至少在保險上可以稍微安心,並不會有更多損失。
因此,在雷曼兄弟事件後,惟一有可能讓保戶在投資型保險裡蒙受損失的可能,就是在投資標的中,有部分連結到雷曼兄弟自己的股票或公司債。
在目前,雷曼兄弟的股價早已跌破一美元,對照前幾年的高峰,投資人自然得承擔不少損失;惟有等到雷曼找到新買家,或完成破產保護後,再依照法定程序,將剩餘價值依序返還給債權人及股東。
不過,為了分散風險,投資型保險的投資標的往往有好幾十種,保戶可以詳閱保單,或向保險業務員徵詢,究竟其中有沒有包括雷曼兄弟的股票或公司債。即使有,只要持有比率不高,損失其實很有限。
Q11.就算無關雷曼兄弟,但我的投資型保單賠很多,該不該提前贖回?
A:以目前的狀況評估,提前贖回並不是一個好的作法。首先,國內發行的投資型保險商品,依照金管會的規定,全部都是期滿後百分之百保本的商品。換句話說,雖然目前帳面上慘賠,但只要持續堅持到期滿,至少可以打平總投資金額。
而依照主管機關的相關規定,投資型保險的保險與投資採分離帳戶管理,其中投資的部分會獨立出來,與保險公司無關,即使這家公司日後遭遇財務困難,也不會影響投資部位的收益狀況。
然而,若是保戶要提前贖回,同時也必須要辦理退保。如此一來,損失投資收益事小,但連保險部分提供的生命保障也會從此消失,才是對生命保全的一大威脅;不論投資損失多大,貿然贖回只會更加重自己的風險。
而且,等撐過這波風暴、全球金融體系恢復正常後,誰敢說那些投資不會轉虧為盈呢?
因此,保戶在贖回投資型保險前應多加考慮。尤其是當前經濟情勢混沌未明,最好的策略還是穩健保守,不要一有風吹草動就急著投資或賣出。
Q12.市場跌得那麼嚴重,現在還能買投資型保險嗎?
A:投資型保險對保戶的價值在於,獲得保險保障的同時,還能有一部分的投資收益。
此外,不少有錢人也利用投資型保險來處理資產,以達到規避遺產稅的效果。從保障、投資收益以及避稅的功能來看,投資型保險對投資人絕對有吸引力。
目前一般人對投資型保險產生疑慮,多半都是因為投資市場慘賠;事實上全球的經濟都在不景氣中,任何投資商品的獲利都不好,不是只有投資型保險。
在這種情況下,投資人能做的,就是慎選投資型保險中,投資部位連結的標的不能太過複雜,無法判斷風險。
其次在布局上,還是要以穩健為主,過高的預定報酬率,背後也隱含著超乎預期的投資損失。
最後,既然投資型保險還是屬於保險商品,在投資與保障的投入比率上,還是要以保障為重。
相信只要能慎選商品,並維持適當的資產比重,等到全球的資本市場恢復穩定後,投資人還是可以考慮投資型商品,享受同時獲得保障與投資收益的價值。
A:投資型保險對保戶的價值在於,獲得保險保障的同時,還能有一部分的投資收益。
此外,不少有錢人也利用投資型保險來處理資產,以達到規避遺產稅的效果。從保障、投資收益以及避稅的功能來看,投資型保險對投資人絕對有吸引力。
目前一般人對投資型保險產生疑慮,多半都是因為投資市場慘賠;事實上全球的經濟都在不景氣中,任何投資商品的獲利都不好,不是只有投資型保險。
在這種情況下,投資人能做的,就是慎選投資型保險中,投資部位連結的標的不能太過複雜,無法判斷風險。
其次在布局上,還是要以穩健為主,過高的預定報酬率,背後也隱含著超乎預期的投資損失。
最後,既然投資型保險還是屬於保險商品,在投資與保障的投入比率上,還是要以保障為重。
相信只要能慎選商品,並維持適當的資產比重,等到全球的資本市場恢復穩定後,投資人還是可以考慮投資型商品,享受同時獲得保障與投資收益的價值。
質借划算嗎?
Q13.保單質借是面對壽險公司財務風暴最好的方式?有哪些必要成本?有什麼風險?
A:保單質借是減少財務風暴風險的好方式,但要盡量避免去解約。因為若是去解約,在拿了解約金後,原有保單所提供的保障完全消失,一旦想要重新保險,要用新的利率計算,特別是已經繳了長時間保費的保單更是不划算。
保單質借的成本,主要就在利息。目前保單質借的利息,通常以「預定利率」加○.五%到一%為基準,選擇預定利率較低的保單去質借,比較划算。
質借所要付出的代價,以兩張保額均為一百萬元的保單為例,「預定利率」分別為四%和六%的保單,如果不質借,每年共可領取十萬元的利息,但若是拿A保單去質借,所付出的代價則為每年可領取的利息減少為五萬元(10-5=5);如果拿B保單去質借,每年可領取的利息減少為三萬元(10-7=3)。因此,選擇A保單去質借比較有利。
此外,要注意保單失效的風險,一旦沒繳保費,就會被保險公司催繳,如果沒有處理,保險公司就會拿解約金去繳保費,一旦解約金的金額也被扣繳殆盡,保單就會失效。
留言列表